印度政治
- 發佈日期 : 2023-09-13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98
印度政治在印度憲法的框架下運作。印度是實施聯邦議會制的共和國,總統為該國的元首,總理為該國政府的首腦。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現任總理是納倫德拉·莫迪,在2014年大選後掌握政權。
印度的國會兩院制包括了上院聯邦院(राज्य सभा,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लोक सभा,Lok Sabha)。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印度國大黨(INC)和印度人民黨(BJP)是下議院人民院的兩大政黨。
印度國大黨所領導的十二個政黨的聯盟,名為聯合進步聯盟在下議院獲取多數席次。另有六個政黨支持執政聯盟,但並未加入聯合政府。
印度國大黨過去曾經是長期一黨獨大的執政黨,在1947-1977年,1980-1989年和1991-1996年是印度的執政黨,在人民院掌握絕對優勢。但現在必須依靠和其他小黨的聯盟,才能夠掌握多數執政。這個事實反映了印度政治的變遷。國大黨是一個全國性的政黨,而聯合進步聯盟裡的許多政黨是以地方為基礎的小黨。兩大主要全國政黨國大黨或是人民黨,都必須倚靠與小黨的結盟才能獲得政權。
國大黨總裁是索尼婭·甘地,她也是下議院的議員以及黨團的領袖。國大黨是一個世俗主義、中間偏左的政黨,過去曾長期主宰印度政治,但是在過去十二年間,選舉表現持續退步。國大黨在2004年的選舉中獲勝,一挽過去的頹勢。這個勝利是透過結合小黨組成聯合進步聯盟(UPA),以及獲取較為貧窮的、鄉村地區的,以及穆斯林選票而達到的,國大黨與其聯盟成員執政。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印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