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新加坡語言

  • 發佈日期 : 2023-09-19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212

新加坡流通的語言眾多。新加坡政府承認四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屬現代標準漢語)以及坦米爾語[1],其中馬來語被定為「國語」,全國的通用語則為英語。這些官方語言,連同多種其他語言,只不過在表面上反映出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以及多語言的性質(新加坡是單語社會)。2009年,新加坡存在著超過20種語言。[2][3]新加坡殖民時期身為貿易港口,現今是著名的國際化貿易之中心點,長期以來吸引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外國人。他們所帶來的語言極大地影響了新加坡的語言。

新加坡前期,島上的通用語是巴剎馬來語馬來語Melayu Pasar;英語:Bazaar Malay),為馬來語漢語混合語[4],也是馬來群島的貿易語言[5]。雖然現在許多島上的人仍然繼續使用,尤其是新加坡馬來人,馬來語已經被英語取而代之。由於英國統治新加坡的緣故,英語成為通用語,並在新加坡獨立後立為主導語言。早期,英語用來團結各自有語言的各種族,依然是學術教育的主要語言。

閩臺片閩南語(在當地稱之為福建話)在短暫的一段時間內是華人之間的通用語,不過20世紀後期由華語完全取代。政府鼓勵新加坡華人講華語是因為新加坡政府想消滅族群文化並搞同化政策 [6]21世紀,中國經濟的崛起,新加坡政府便因此更鼓勵國人多講華語。另一方面,非官話之漢語變體,例如福建話、潮州話、客家話、海南話和廣東話被歸類為「方言」。政府的語言政策和根據這種歸類產生的語言態度的變化,導致這些語言的使用者隨後下跌。[7]身為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坦米爾語是印度語言中的主要語言;然而新加坡也有使用其他語言。像馬來語一樣,學校允許使用不同種類的印度語言。

新加坡實行雙語政策,學生不僅以英語學習,也學習自己的語言(實際上並不一定是自己的族語),美其名為「母語」。但是由於政府的語言政策,英語占優勢的緣故致使在家中尤其是主要講英語的華人使用自身語言漸漸減少。(見語言流失)。母語(福建話、客家話等)的流失也逐漸更加顯著,因為廣播媒體大量禁止其使用,年長人士使用比較多,其他年齡層比較少講。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新加坡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