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馬來西亞語言

  • 發佈日期 : 2023-06-05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69

馬來西亞137種語言,其中有41種語言通行於馬來西亞半島。大部分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馬來西亞的主要民族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還有人口相對少數的族群如伊班人卡達山杜順人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最主要使用的四種語言是馬來語英語華語坦米爾語馬來語是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亦是其國家語言,為馬來族的母語,是中小學的必修課。東馬來西亞分佈最廣的本地語言是伊班語杜順語卡達山語。英語廣泛應用於服務行業,亦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它也是大多數私立學院和大學使用的主要語言。在沙巴砂拉越,英語仍是當地的官方工作語言。

馬來西亞華人大多能使用華語(現代標準漢語)、英語及馬來語,而漢語分支主要包括閩南語福建話潮州話)、客語(客家話)、粵語(廣東話)、閩北語建甌話)、閩東話福州話)等,其中以閩南語約有兩百萬使用者為最多。檳城霹靂北部、吉打玻璃市主要使用閩南語,客語在沙巴占主導地位。而怡保吉隆坡則主要使用粵語。華語是華人學校所使用的語言及重要的商業用語,1960年,馬來西亞的部分中小學教育開始使用華語授課,1983年,馬來西亞華語改使用簡體字,並以漢語拼音取代注音符號

馬來西亞英語源自於英式英語,是馬來西亞官方認可的語言,也是商業上使用的語言。口語的馬來西亞式英語包含許多來自其他語言的詞彙,這種英語也被稱為「Manglish」,但馬來西亞政府不鼓勵使用這種混合語,大多數馬來西亞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直到1969年,英語一直是政府的主要語言。根據PPSMI政策,公立學校的數學和科學以英語教授,但在2012年恢復為馬來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馬來西亞語言

 

 

馬來西亞教育的形成是基於英國教育,皆由馬來西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國之一。馬來西亞教育注重考試制度,並以多種統一化考試來評定學生的學術資格和能力。

馬來西亞教育可分成幾個階段:

托兒所教育(英語:Nursery Education

幼兒教育 (馬來文:Pendidikan Tadika)(英語:Kindergarten Education

小學教育 (馬來文:Pendidikan Sekolah Rendah)(英語: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中學教育(Pendidikan Sekolah Menengah)(英語: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大學先修教育(馬來文:Pendidikan Pra-Universiti)(英語:Pre-University Education

高等教育(英語:Higher Education

馬來西亞一共有兩個執法部門負責本國教育事務,它們分別為馬來西亞教育部(馬來文: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英語: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和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英語: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教育部負責處理國立中學、國立小學事務,而高等教育部則負責處理中學以上的國立以及私立高等教育事務。馬來西亞政府和教育部提倡「強化國語,提倡英語,並掌握母語」的教育制度,鼓勵學生必須掌握兩語之外,也同時鼓勵各族學習自己的母語,因此馬來西亞人通常都能輕鬆掌握三種基本語言,大部份華人更因為家族的關係而懂得方言,馬來西亞人甚至會因為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生活環境下懂得他族的母語。現今的馬來西亞學生也熱愛學習他族的母語或他國的語言(如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以讓自己的語文知識再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在馬來西亞的教育藍圖下,馬來西亞政府和法律明文規定所有馬來西亞國民必須接受5年中學和6年小學教育。公立中學以及公立小學為免費教育(義務教育),由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直接撥款贊助。同時,馬來西亞政府的「貸書計劃」也允許讓所有擁有馬來西亞國籍的國立學校學生借用所有課本,而後在學年結束前歸還。國立高等學府也獲得政府津貼學費。在地學生只需支付大約十分之一的學費就可完成大學課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馬來西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