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菲律賓戰爭

  • 發佈日期 : 2023-09-28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92

菲律賓戰役 (1944年至1945)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是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反擊日軍的一系列戰役。

雷伊泰島戰役

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1017日至12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雷伊泰灣海戰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菲律賓雷伊泰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雷伊泰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1020日至10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參戰武力包括21航空母艦21戰艦(主力艦)、170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日軍雖居劣勢,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雷伊泰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21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0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艇進行自殺式攻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菲律賓戰役 (1944年至1945年)

 

美菲戰爭,也稱為菲律賓獨立或菲律賓起義(1899-1902)戰爭,由最初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並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轉變成對抗美國兼併菲律賓的新殖民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菲律賓革命美國西班牙開戰之後,是菲律賓獨立鬥爭的一系列衝突之一。

1898814日,美軍佔領馬尼拉成立軍事政府,美國總統授權軍事總督掌握行政、立法、司法大權。189924日,美國和菲律賓共和軍之間爆發戰鬥,並迅速升級到1899年的馬尼拉戰役。189962日,菲律賓第一共和國正式對美宣戰。這場戰爭在190274日正式結束。

然而,卡蒂普南組織的成員繼續與美軍戰鬥。馬卡里奧·薩凱將軍也在其中,他是一位資深的卡蒂普南成員並曾經擔任塔加拉共和國的總統。塔加拉共和國是在總統阿奎納多被捕後,於1902年宣告成立的。其他的團體,包括摩洛族人和普拉漢信徒,始終保持敵對狀態直到他們在1913615日於巴格薩克山戰役中失敗。

 

這場戰爭和美國的占領改變了菲律賓的文化景觀,作為國教的菲律賓天主教脫離了政府體制(國家政教分離),同時引進英語作為政府和一些企業的主要語言。190132日通過《斯彭納修正案》(Spooner Amendment),結束軍事政府統治,殖民地的權力由總統轉移至國會授權,同年74日總統任命民事總督,開始民事統治。1916年,美國給予菲律賓自主權並承諾最終成立自治政府,該承諾最終於1934年兌現。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承認菲律賓獨立並通過了《馬尼拉條約》。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美菲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