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泰國歷史

  • 發佈日期 : 2023-06-05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69

史前時期

泰國的南部曾發現五十萬年至一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文物。泰國北部有南邦人化石出土,而一萬年前的巖畫在泰國也有發現。

五千年前,泰國已有青銅器文明班清。學者認為是從南亞傳入泰國獨發展而來的。

16世紀初,歐洲列強來到泰國。直至19世紀末,英法兩國已經分別在暹羅東西兩邊建立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將暹羅列為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其後英法於1904年劃定勢力範圍:昭披耶河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雖然暹羅靠著巧思保持中立,沒有成為列強殖民地,但仍然受到英法的諸多壓制。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1851年至1868年在位)開始開放政策。1854年拉瑪四世與英國簽訂《鮑寧條約》,對外國開放,並開始國內的改革。至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至1910年在位)借鑒西方國家經驗,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來適應殖民國家對暹羅施加的壓力。他廢奴隸制,建設新式交通建設,新式學校與派遣學生留學歐美,並且以外交牽制外國勢力,「聯英制法,聯俄制英」。1930年代的大蕭條導致19326月發生不流血革命,當時是拉瑪七世在位。暹羅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930年代後半期暹羅民族主義高漲,華人與暹羅人關係緊張。1939年,鑾披汶·頌堪把「暹羅」改名泰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泰國傾向大日本帝國,和日本同盟後,成為軸心國的成員,亦為日本在亞洲唯一的盟友 (其它均為傀儡政權,如滿洲國)194112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泰國簽訂《日泰同盟條約》。1942125日,泰國向英美宣戰,日本在佔領英屬緬甸英屬馬來亞將部份在緬甸馬來亞半島的佔領地割讓給泰國。19458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泰國隨即在翌日宣佈:「泰國19421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此「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但泰國仍然要支付少許賠款。泰國亦成為了最後一個停戰的軸心國成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的主要軍事盟國,在經濟上軍事皆有親密關係,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曾在泰國境內駐紮大量機隊與人員。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該國是東南亞國家協會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予。在政治上,泰國長期由軍政府統治,直至1991年泰國軍事政變後,泰國由軍人政府過渡至文人政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泰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