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文化
- 發佈日期 : 2023-06-05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66
馬來西亞文化或馬來亞文化是一種融合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文化」。馬來西亞教育的形成是基於英國教育。在馬來西亞,政府小學分成3個源流,即以馬來語(國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型小學(國小);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華文小學(華小);及以淡米爾語為主要媒介語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淡小)。這三種源流的小學雖然教學媒介語不一樣,但都採用共同的課程綱要,而且馬來文和英文都是華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
中學則分為:國民中學(以馬來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國民型中學(以馬來語和華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華文獨立中學(以華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亦同時把馬來語和英語列為必學且必考科目,是獨立的公共民辦中學)。
國際學校主要是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私立學校,此校課程同時銜接部分歐美國家的教育系統。
馬來西亞的建築融合了多種風格的結合,從伊斯蘭文化,中國風格到歐洲殖民者的風格。房屋的形狀和大小因州而異。馬來西亞半島的房屋是為熱帶地區而建造的,常見的元素包括高高的屋頂、陽台、天花板和窗戶的設計,主要是使空氣流通,保持屋內涼爽。在近代,馬來西亞政府推動了各種項目,從整個布城到雙峰塔建築和城市公園等計劃。馬來西亞建築公司正在開發專門為熱帶氣候設計的摩天大樓。
馬來西亞傳統的馬來建築工藝精湛,非常適合熱帶環境,例如高腳樓,既能利用自下而上的穿堂風保持屋內涼爽,又能避免被偶爾到來的洪水淹沒。大斜度屋頂和寬敞的窗戶不僅有利於穿堂風流動,而且採用複雜的雕刻技藝,顯得異常精美。
森美蘭的傳統房屋採用硬木搭建,不用一顆釘子。房屋由橫梁搭成,橫梁之間用楔子連接固定。森美蘭的神安池舊皇宮(Old Palace of Seri Menanti)建於1905年前後,它是此類建築的優美典範。
現今許多馬來或伊斯蘭建築吸收了摩爾式建築設計風格,例如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slamic Arts Museum)、行政首府布城的許多建築,以及全國各地的許多清真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馬來西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