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越南戰爭

  • 發佈日期 : 2023-06-05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68

越南戰爭(越南Chiến tranh Vit Nam/戰爭越南,英語: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越南抗美救國戰爭、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第二次越南戰爭,[61][62]是受中華人民共和等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協同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對抗受等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的一場。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主戰場)、柬埔,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影響極為深遠,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不堪消耗,於是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最終北越擊敗南越並統一越南。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從甘迺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將戰爭擴大。在尼克執政後期,迫於國內迭起不斷的反戰運動、前線戰事的吃緊以及與蘇聯長期對抗的需要,於是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不久後越南人民,即北越軍,逐漸佔據優勢,和越共游擊一起,最終於1975占領南越首都西,南越政權垮台,一年後南北越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

在越南國內,正式的稱呼是「抗美救國戰爭」(越南Kháng chiến chng M, cu nước抗戰𢶢美救𫭔),亦有人認為「抗美戰爭」(越南Kháng chiến chng M抗戰𢶢美)的說法有失中立性,因為此次戰爭亦牽涉到多方國際因素,而不只是越南的內戰。「越南戰爭」(越南Chiến tranh Vit Nam)的說法常被西方國家所使用,而居住在越南本土的越南人則相對較少使用。至今,越南人對此次戰爭的正式名稱仍有所爭議。然而,由於戰爭的國際性,當今越南國內外的學者開始逐漸接受「越南戰爭」這個稱呼,這個名稱較為中性。另外,「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 ln th 2戰爭東洋𠞺2)的稱呼也被很多人所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在戰爭期間站在越南民主共和國政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的立場上,稱此戰爭為「越南抗美救國戰爭」 ,將國內和部分參戰單位聲援、協助北越的政治運動稱之為援越抗(這一點和抗美援不同,因為主要目的是「援越」,而非抗美),後來也稱作越南戰爭,簡稱越戰。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戰前是法國殖民地1940年二戰期間日本法國戰敗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維希法國殖民政府仍然運作但其權力被當地的日軍懸空。因為盟軍1944年中已從德國手中解放了法國,日軍以防殖民政府協助盟軍,在19453月發動三九政變解散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權越南帝國,保大帝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國寮王國等日本傀儡。1945815日本投降、二戰結束3天後,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及法英特勤小隊分別進駐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將當地的日軍繳械。19459月底英軍撤離越南南部,並歸還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國。19465月中華民國國軍撤出越北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越南南部繳日本軍械的英國軍隊將南部還給法國後,法國挾持了先前的越南帝國皇帝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越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