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印度宗教

  • 發佈日期 : 2023-09-13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701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印度的宗教多元,主要的宗教為印度教。發源於印度的知名宗教還有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宗教也眾多,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大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該教綜合了多種信仰,非常複雜。

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Harijan,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好像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印度教种姓制度下的妇女地位低下,支持童婚,寡妇的境遇悲惨。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给印度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虽然印度已廢除種姓制度,经历了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禁止歧视及阶级结构的法律制订,种姓制度在印度社會的影響地位依然重要。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4.6%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2011年統計約177百萬人),由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已經超過印度尼西亚,成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当多的伊斯兰教建筑。作为外来宗教的伊斯兰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冲突(多数皈依者是賤民,而且在殺牛問题上與印度教徒衝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时造成了宗教仇杀的惨剧。在现代,印度这两个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基督宗教為印度第三大宗教,佔總人口比例約為2.3%,擁有超過2000萬的信徒,如聖多馬基督徒等,主要位於南部及東北部,對印度文化及社會經濟等亦造成一定程度之影響。

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祆教犹太教巴哈伊教也是較有影响的宗教,但人数相對少。

尽管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沒有宗教信仰,包括无神论不可知论者,近年在印度有上升的趨勢。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印度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