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NATIONAL

印尼戰爭

  • 發佈日期 : 2023-09-23
  • 資料來源:
  • 瀏覽人次:68

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又稱印度尼西亞民族革命印尼語Revolusi Nasional Indonesia)、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是印度尼西亞荷蘭帝國之間的一場武裝衝突外交博弈,及社會內部的革命。印度尼西亞於1945年正式宣布獨立,而荷蘭直到1949年底才承認印尼獨立。印尼獨立運動始於1908年,印度尼西亞人稱之為「印度尼西亞民族覺醒」。革命共持續四年,期間發生過零星但充滿血腥的武裝衝突。印尼國內亦發生政治及公眾暴亂,並面臨兩次重大的國際外交干預。儘管荷蘭軍隊可以控制共和黨位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中心地帶的城鎮,但無法控制村莊,荷蘭軍隊因此最終沒有戰勝印尼軍隊。印尼最終佔上風,國際外交與在爪哇等地的武裝衝突是兩大原因。革命結束了荷蘭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殖民統治,儘管世襲種姓制度及地方統治者的權力被削弱,但大多數人的經濟或政治命運並未得到顯著改變,僅有少數印尼人在商業上發揮了較大作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於1942侵略印度尼西亞,由於歐洲荷蘭本土被德國佔領,駐印尼荷蘭軍隊很快就投降,印尼進入印尼日佔時期。日本以解放的名義占領印尼之後,遂廢除荷蘭殖民體制,鼓勵支持印尼民族主義,重用民族主義者如蘇卡諾等。創設新的印尼語學校,並在各地成立青年會和奉公組織,藉此拉攏印尼人領袖,與積極培養精英份子。且成立了鄉土防衛義勇軍,對印尼的將校施以武士道教育,用日軍準則來訓練印尼士兵,雖原定是用來配合日軍攻勢,但這支經過訓練的部隊後來也就成為印尼獨立軍的主幹。隨著太平洋局勢惡化,日軍對於印尼自主地位仍缺乏動力,並一如歷來為了資源的侵略者,開始要求農民大量上繳糧食充軍,並強徵大量印尼人民作為勞工,這導致了飢荒,有數百萬人因此逝世。蘇卡諾當局配合日軍要求,血腥鎮壓對日本不滿的人士,矛盾遂逐漸累積。

印尼獨立聲量逐漸加劇而日本殖民當局控制不住的情況下,因此日方194493日由日本首相小磯國昭發表了「小磯聲明」,打算解決無止盡管理印尼的問題;19453月成立獨立準備調查會,開始審議印尼獨立後的新憲法工作,194587日讓蘇卡諾維任主席,成立獨立準備委員會。不過日本就在815日宣告投降,隔天獨立準備委員會和日本駐印尼高層,在日本海軍少將前田精宅第聚會私下研議,繞過日本當局的談判立刻獨立,並於817日午後開記者會,正式對外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但是使原本的歐洲宗主國不滿,荷蘭與附近馬來半島上的英國圖謀再次攻打東南亞,而且與印尼獨立軍發生長達4年的戰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印尼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