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消息information

2023/10/06 印尼文化風俗

  • 發佈日期 : 2023-11-02
  • 資料來源: 印尼面對面
  • 瀏覽人次:3935

演講者 : 陳麗珠

擔任 : 

桃園市東南亞藝文教育創新暨研究協會

桃園市新住民通譯協進會總幹事

第三届桃園市政府新住民事務委員

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委員

SEAMi望見書間印尼路線導覽員

企管四甲  林巧雯

在今日的演講中,有幸透過陳麗珠老師讓我們更了解印度的文化,她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深入探討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底蘊。陳麗珠老師的演講,充分展現她對印度文化的熱愛和專業知識,讓我對印度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陳麗珠老師一開始講述了印尼的國旗是一面紅白相間的國旗,具有獨特而深刻的歷史和象徵意義。對印尼國旗的初次接觸,讓我對這個美麗而多元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陳麗珠老師還介紹了印度的國徽。印尼國徽的核心元素是一隻鷹,它象徵著印尼的獨立和力量。這只鷹通常被稱為“加魯達”,是印度教和印尼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神獸。加魯達代表著勇氣、自由和崇高的目標,這與印尼國家的獨立鬥爭和自由精神密切相關。

印尼的打招呼方式反映了他們文化中的尊重和友善。印尼人通常使用“塔萬”(Salam)來打招呼,這表達了尊重和問候。這種詞語充分展現了他們的禮儀,不論是見到熟人還是陌生人,都會以“塔萬”作為一個友好的開始。其次,握手是印尼打招呼的一部分,通常是右手握右手。這種互動傳達著友善和親切,是建立聯繫的重要方式。此外,微笑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它傳達出開放和友好的態度。印尼的問候語也很有趣。人們通常會用“阿希爾·庫巴”(Apa Kabar)來問候對方,這意味著“你好嗎?”這個問候語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瞭解對方的近況,同時也展示了關心。最重要的是,印尼的打招呼方式,強調尊重長輩和社會地位更高的人。使用適當的敬語是很重要的,如在稱呼年長人時使用“包括”(Bapak)和“伊布”(Ibu)作為尊稱。在馬來西亞的馬來人也是以這樣的打招呼方式,所以對這方面還是多少有一定的瞭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陳麗珠老師通過她的演講充分展現了她對印度文化的熱情和專業知識。她的講座充滿了熱情,並充分展示了她對這個主題的深刻理解。她的演講內容豐富多彩,並通過故事、例子和圖像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印度文化。她的表達能力和知識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使我對印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總結而言,陳麗珠老師的演講是一次極具啟發性的體驗。她向我們展示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底蘊。她的演講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激發了我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好奇心。我要感謝陳麗珠老師分享她的知識和熱情,這次演講將成為我難以忘懷的一次學習體驗。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這樣深入探討世界文化的機會,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個多元世界。

企管二丙  李芷萱

其實自己對印尼的文化並沒有太深刻的了解,開頭的地方就先認識了印尼的國旗,國旗,聽起來好像會覺得自己應該認識,沒想到在看到三個相似的國旗那一刻,我真的被混淆了!在看了簡報過後,才知道原來雖然印尼跟台灣都一樣位於亞洲,文化差異卻那麼大。 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印尼的文化裡面,無論是誰都是不能摸頭的。在台灣的文化裡面摸頭是長輩對小孩關愛的表現,在印尼卻是一大禁忌。通常介紹文化都不會把負面的部分也說出來,簡報裡面卻有一面是專門講述印尼人的壞習慣,讓我覺得耳目一新 ,非常有趣!!

守時在台灣來講相當於是一個基本禮儀,沒想到在印尼卻是一個公認的壞習慣,甚至有「彈性」這麼一詞來化解尷尬,在我的看法裡面彷彿是把這件事公認合理化了,讓我覺得意外也新奇。還有一些是本來就有聽說過的習俗,例如左手會被視為不潔,在小時候聽到的時候就覺得聽起來好麻煩,居然還要特別去注意,不過如果是已經成為肌肉記憶的習慣,對他們來說應該是習慣成自然了吧!

在印尼的交通方面,在這之前我並不知道原來印尼也有捷運,且是在近幾年才開通的。這讓我意識到不能再把印尼雖然仍是開發中國家,但不能再把印尼想像成如同電影中一般比較極端的區域,現代措施的發展在東南亞也是一項重點。而飲食方面我認為跟台灣有蠻大的差距,或許因為氣候關係,印尼的飲食比較偏向涼拌、酸辣這類讓人感到比較「降溫」的餐點,而在台灣,傳統菜都是熱菜,也是中醫所說的偏向暖胃的餐點,我覺得這也非常有趣,或許也是跟在地人體質的差距有關係吧!

語言方面在簡報上好像沒有太詳細的描述,很剛好的,我的室友剛好是印尼人,我有發他們在講話的時候他們都會夾雜著英文,詢問之下發現這也是他們的習慣之一,而且在印尼的華僑比例非常多呢!不過在台灣,我們說話時通常就是以單一語言為主,沒想到除我知道的新加坡之外,印尼的習慣說話方式也是夾雜著英文的。

多多認識外國文化其實非常有趣,也可以藉機讓自己學習尊重更多不同文化,有幸跟外國人相處的時候,更不會觸犯到他們的禁忌!

企管二丙  林凱臣

這位演講者一開始先問我們最基本的問題,印尼國旗是哪一個,給了三個選項,波蘭和摩納哥跟印尼的國旗其實滿像的,他們都有兩個顏色組成,紅色和白色,紅色代表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印尼的旗子代表著榮耀紅白,就是兩條一樣寬的橫帶,國徽就是由一隻金色的鷹、一面盾和鷹爪抓著的一條綬組成,盾上有五個元素分別是五角星、水牛頭、榕樹、金色飾環、稻穗和棉花,這即是信奉上帝、人道主義、國家統一、民主政治及社會正義,這國徽是要紀念印尼的獨立日,印尼的國徽展現了這個多島國家的重要特徵和象徵,國徽中央是一個金色的盾牌,上面有五個小圖案,分別代表五個主要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和原住民宗教,盾牌下方是一頭威嚴的國家加爾達,代表著印尼的獨立和主權,背景是紅白相間的國旗顏色,代表了印尼的國家顏色,整個國徽彰顯了印尼的多元文化和宗教自由,以及國家的獨立和自主性。

印尼的紙幣上出現了多位重要歷史和文化人物,這些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印尼的豐富歷史和文化遺產,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是蘇卡諾(Sukarno),他是印尼獨立運動的領袖和印尼第一任總統,他在印尼獨立爭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於1945年宣布印尼的獨立,蘇卡諾的形象出現在印尼許多不同面額的紙幣上,以紀念他對國家的偉大貢獻,此外,印尼的紙幣也包括了其他重要的歷史和文化人物,如Haji Oemar Said Tjokroaminoto,他是印尼獨立運動的先驅之一,以及Cut Nyak Meutia,她是印尼女性解放運動的象徵。

印尼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主要是以爪哇族組成,印度尼西亞語是母語,爪哇語是方言,印尼人總是給別人熱情和友好的印象,印尼人通常以熱情和友好的方式對待他人,家庭和社區重要性也是重點,家庭和社區在印尼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印尼人通常尊重長輩,家庭是他們生活的中心,面子和尊嚴也不能失,印尼文化中的"面子"概念非常重要,其他的就有介紹到去清真寺能做什麼、風俗、特殊習慣、壞習慣、交通、觀光、服飾、飲食,整體來說是一個很豐富的國家。

企管二丙  李欣樺

陳麗珠老師非常詳細的向我們介紹印尼這個國家,印尼的國旗十分簡約,就算是不怎麼了解這個國家的我也能夠辨認出來,與之相對的,我倒是對印尼的國徽沒什麼認識。印尼的國徽是由一隻金色的老鷹和牠胸前的盾牌組成的,金色老鷹是印尼人的勇敢和自由的象徵,而盾牌裡則含有五項元素:金黃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印尼建國的五項基本原則;水牛頭象徵主權屬於人民;榕樹象徵民族意識;棉桃和稻穗象徵富足和公正;金色飾環象徵人道主義和世代相傳;盾面上的粗黑線代表赤道。不知道為甚麼,這個國徽給我的第一印象有點像是歐洲國家的產物,我再想有沒有可能是受到荷蘭長期殖民的影響呢?

一說到印尼旅遊這個話題,大家最常聯想到的就是旅遊勝地峇里島,我熱愛到處旅遊的阿姨,一家也不止一次的前去遊玩過,我個人也非常希望有生之年,至少能去峇里島觀光一次。不過除了峇里島以外,印尼其實也有許多值得拜訪的景點,在陳麗珠老師的介紹的景點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位於爪哇島日惹的婆羅浮屠。婆羅浮屠是印尼中爪哇島中部的一座古老佛教寺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之一,同時也是印尼著名的旅遊勝地,婆羅浮屠是一個壯觀的文化和宗教遺址,具有深厚的歷史和宗教意義。因為印尼是一個相當重視宗教信仰的國家,所以有許多具有宗教文化的遺跡或景點,相對的也有許多風俗必須嚴格遵守,尤其是衣著和飲食方面。

印尼的風俗和台灣的差異頗大,比較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印尼隨便撫摸他人的頭部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畢竟摸頭在台灣是一種親密行為的展現。除此之外,我比較有印象的還有不要隨便使用左手拿東西給印尼人、偏好直接用手抓飯吃、基本不太守時以及因為宗教緣故,所以有許多忌口的食物......等。其實當老師說明到這邊的時候,我總覺得有一股很強烈的親切感,所以我就自己回家查了一下,發現上述的印尼風俗和印度有許多相似處。包括飲食、宗教尊重(印度的話以印度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為主)、服飾、慶典甚至價值觀,都有相似的地方,這也讓我覺得十分新奇。

企管二乙  周子皓

在聽完第一次演講之後,我了解到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之一,擁有不同於台灣的文化、美食和自然景觀。在修了這門課後,讓我深刻體驗到這個國家的獨特之處。

印尼的文化十分多元。這個國家包含了數千個島嶼,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和文化。以文化來說,在印尼隨便觸碰別人的頭是一件很不尊重他人的事情,然後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就一定要拖鞋,而且因為印尼信奉伊斯蘭教的關係,在教義中有一種清潔概念,即右手用於進食和社交,而左手用於清潔。因此,當你在印尼用左手處理食物或其他人與人的互動時,可能會被視為不尊重和不潔淨,因為左手被視為不潔的手,通常用來處理衛生相關的事物

現在講到印尼人的一些特色與習慣,1、印尼人喜歡打赤腳,喜歡鋪席席地,而坐(男士盤腿。女士跪坐) 2、喜歡用右手抓飯吃(在非正式場合)  3、伊斯蘭教徒一般不喝酒,對你不太熟悉的人千萬別隨便敬酒、勸酒。 4、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較幽默,愛開玩笑,如不是出 於惡意,即使玩笑過火一點,也不必生氣。 5、印尼人忌諱別人摸他的頭部,認為頭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部位,代表著一個人尊嚴。

最後我所了解到的是印尼的服飾,他們的服裝多樣且具有豐富的文化背景,例如巴達克,這是印尼最著名的傳統服飾之一。它是一種長袍,通常由棉布或絲綢製成,並具有精美的手工刺繡,反映不同地區的文化和風格。再來是卡巴亞,卡巴亞是一種傳統的女性服飾,通常由亞麻或絲綢製成,並以豐富的花紋和圖案裝飾。它通常包括一件長袍和頭巾。最後則是正裝:在正式場合,印尼人會穿著西方式的正裝,包括西裝和禮服,類似於其他國家的正式服裝。印尼的服飾多元,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元素,反映了這個多元文化國家的獨特特色。

總的來說,印尼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國家,這個國家充滿多樣性、美麗景觀和豐富的文化。無論是尋找自然探險、品味美食、體驗當地文化,還是只是欣賞壯觀的風景,印尼都值得一遊。這個東南亞明珠將提供難以忘懷的旅行體驗,並讓您深入了解這個美麗國家的獨特之處擁有豐富的文化、美食和自然資源。這次旅行讓我深刻體驗了印尼的多樣性,也讓我對這個國家充滿了愛和感激之情。我很期待未來前往印尼,探索這個國家,並深入了解它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企管二乙  巫貞罃

前幾週的上課內容,主要是聽老師對於印尼的文化認知,今天的課程則是請到由印尼來的老師,雖然老師已經來到台灣二十多年了,但是家鄉的口音還是聽得出來的,讓我不由得感嘆,果然在其他國家生活時間許久,口音也是很難改變的。

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但是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之後將會更換他們的首都,更換首都真的是一個非常難見的事件,整個經濟體係都可能會遭受到影響,當然可能會變得更好。我對於印尼的印象,有初步的了解,包括他雨季的時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以前高中的地理課就有詳細的介紹,他們的雨季是多麼的恐怖,可能會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在下雨中度過,畢竟我們身處於台灣,每年有將近三到四個月都會間歇性的降雨,要是像印尼一樣,不間斷的連續下雨四個月的話,那我們可能會非常的不習慣,尤其是如果這段時間要去旅遊的話。

印尼有許多忌諱的事情,其實在每個地區都有許多的忌諱,像是在台灣吃飯的時候不能敲碗筷,會被認為說是要飯的乞丐,而印尼的許多機會就跟我們不太一樣,我比較有印象的就是,他們是不能摸小孩子的頭的,因為頭的那一個區域是神的,如果一個外人觸碰一個小孩子的頭部,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恥辱。

關於宗教還有許多的規定,像是在公開場合就不會討論關於宗教,還有政治的議題,因為印尼實在是有非常多的宗教,這樣討論起來非常的尷尬,因為可能每一個人信仰的神都不一樣,還有拜訪印尼人的時候要帶上禮物,這一個東西非常的特別,不管是任何禮物,凡事做到給予就是一個基本的責任,非常的特別。

在印尼人他們的觀念中,如果你跟他預約時間他可能會晚到一個小時左右,所以他們自然而然的就已經有種默契,如果你想要跟這個人約定在12點見面的話,就會跟這個人說我們11點見面吧,他們稱這個東西叫做橡膠時間,用來緩和對於時間的詮釋並緩和氣氛,我覺得如果是一個謹慎的人的話,也會去迎合這種觀念,因為每一個人說不定真的有他的難處,所以你可以把時間提早,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情。

透過課程面對面,讓我們更直接的去了解一個民族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可以去了解到許多文化的特色,下一次見到印尼朋友的時候,就可以跟他用印尼文打招呼,也會更懂得他們的禮儀不會冒犯他們。

企管二乙  劉峻亨

印尼這片熱帶之國,不僅有著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觀,還擁有著多元而豐富的文化。這次的演講讓我深刻領略了這個國家的文化之美,從民族多元性到宗教包容,以及豐富的傳統藝術,都給予了我深刻的印象。

在大一下時,我們的英文演說課程要求我們對外籍生進行採訪,有位同學認識來自印尼的外籍生,我們也才有機會聽他分享了他的家鄉與台灣之間的差別,分享了他在台灣的見聞,分享了他在家鄉的生活日常,在那之後印尼這個充滿多元文化色彩的國度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印尼的文化多元性令我驚嘆。這個國家擁有多個島嶼,每個島嶼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群體。這種多元性可在不同地區的語言、習俗、服飾和食物中體現出來。在印尼,文化與宗教緊密相連。雖然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之一,但它也容納了多個宗教。印尼的寺廟、清真寺和教堂,這些宗教場所彼此和諧相處,展現出了印尼人民的宗教寬容。這種宗教多元性是印尼文化的一部分,它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從宗教節日到傳統儀式。

印尼的傳統藝術和手工藝品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巴迪克與卡巴雅最讓我驚艷,那不同尋常的艷麗與華美深深的吸引我的眼球,其中巴迪克在配合手鐲、項鍊後,更是令人讚嘆,有種超脫凡俗的美。印尼的美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印尼菜肴多種多樣,且富有味道。我之前有幸品嘗過美味的印尼咖啡、燉牛肉、辛辣的炒飯與甜點。不同地區的烹飪風格和調味品使我一直迫不及待地嘗試新的口味。如果之後想要再嘗試,我一定會選擇巴東菜,那家餐廳的巴東 牛肉是我從未品嘗過的味道,一層又一層的香料在嘴巴中擴散,我從未想過這些香料能如此的和諧,能不留於力襯托出牛肉的滋味。

總之,印尼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宗教包容和自然奇跡的國家。我在這次的演講中體會到了更加珍惜文化多元性和自然保護的重要性。印尼文化之美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我希望我能夠有機會真正前往印尼,親身體驗這個令人著迷的國家。感謝陳麗珠講師,為我帶來了這段難以忘懷的演說。

地景二 袁聖玄

很高興能透過這次陳麗珠講師的演講,來了解更多有關印尼的文化,陳講師一開始先用不同的國旗圖案,來考我們哪一個紅白色的國家是印尼,接著向我們分享印尼地理位置以及讓我了解,原來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而且講師也詳細的介紹了印尼國徽的詳細意義,圖案有金色的鷹、五角星、水牛頭、榕樹、金色飾 環以及稻穗和棉花,而且鷹爪上還抓著緞帶,上面寫著"異中有同"。

接著介紹了印尼的不同面額貨幣,還有國家的不同民族的人民,其中主要的種族為爪哇族佔 45%,華人約佔5%,而印尼雖然沒有國教,但是一定要信奉一教,否則會被視為共產黨員,最多人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還有說到印尼當地忌諱的事情,最忌諱的是不能摸小孩子的頭、聊天要避開政治和宗教話題、談話過程或進到他人家中要摘下太陽眼鏡、在拜訪商人時要帶禮物、進入聖地像是廟宇或清真寺,要拖鞋且不能穿短褲和無袖衣服、夜間吹口哨。

然後介紹了印尼當地風俗,認為子女多象徵著"大喜大福",象徵著一個家庭幸福,而且還有介紹印尼人的特殊習慣,像是盤腿坐右手 抓飯吃,因為當地人覺得這樣吃東西是最美味的,還有伊斯蘭的教徒一般不喝酒,還有就是忌諱別人用左手給他人遞東西,這是因為當地人習慣用左手做沖洗的動作,且左手被認為是不整潔的。

講師還有提到印尼人的壞習慣1.懶惰2.喜歡談論八卦 3.缺乏時間觀念4.喜歡亂丟垃圾5.亂過馬路。緊接著介紹印尼的交通工具,他們的載客摩托車滿方便的,他們也有捷運等大眾運輸,而印尼最知名的觀光景點-峇里島也是非常多人喜歡去旅遊的地方,在服飾方面,印尼的傳統服裝有著豐富的色彩,其中最流行的是"巴迪克"(batik),由花布製造的襯衫和圍裙,且當地婦女都喜歡佩戴首飾,像是耳環、手鐲、項鍊。

而印尼因為盛產的香料,因此被稱為香料之國,且盛產咖啡和熱帶水果,像是去印尼我認為一定要喝當地的椰子水、吃山竹和榴槤,最後,透過陳麗珠講師介紹印尼的文化,這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國家讓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包容、熱情和藝術的價值觀。我對印尼人民的熱情好客、美食方面的追求、對宗教包容性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印象深刻,希望未能能夠有機會去一趟印尼,體會當地不同的風情,並欣賞當地文化以及美食。

應華三乙  張紋瑄

這次由陳麗珠老師來演講有關印尼文化的部分,大致上可分為印尼當地國情概述、居民的禁忌、特殊習慣、風俗、服飾、飲食及交通工具等,第一是當地國情及地理的部分,印尼為世界上最大群島國家,共有一萬多個群島,同時他也是多民族的國家,種族多達三百種,另 外,在印尼雖然無國教,但很特別的是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宗教,否則會被認為是共產黨,所以在印尼的身分證上會印你是屬於哪一個宗教派別。

第二當地居民的禁忌及特殊習慣,印尼當地居民的信仰主要 為伊斯蘭教,所以許多禁忌都和伊斯蘭教有關,像是不能用手摸小孩子的頭,因為他們相信頭頂上有神、進入清真寺要脫鞋、不吃豬肉食品、不用左手拿東西給別人等,在生活方面上,不談宗教政治話題、和別人談話要摘下太陽眼鏡、拜訪印尼商人時最好要帶禮物去、印尼人較不守時,大概都會比約定時間晚半小時到等,特殊習慣的部分有 吃東西時喜歡用右手抓取食物來吃、喜歡打赤腳和鋪席而坐等。

第三服飾的部分,印尼傳統服裝為巴迪克,由花布製作的襯衫和圍裙,此外還有可巴雅和娘惹衫;第四飲食的部分,主食為大米、玉米、薯類,菜以香料和辛辣為主,透過陳麗珠老師詳細的講解,讓我們大致上了解印尼國情的各方面。因我父親和母親的家族主要都在印尼,他們小時候也都在印尼成長,所以之後我也跟這他們回去過幾次。

聽完老師的演講,過往去印尼的回憶歷歷在目,第一次去印尼時還很不習慣,覺得跟台灣差好多, 像是飲食的部分,我不太吃辣的,但餐廳食物幾乎都是辣的,我都要一邊喝水一邊吃飯,還有廁所裡面都沒有衛生紙只有沖頭,我只能自備衛生紙去,另外因為印尼地比較大,所以不管怎麼樣感覺住家起碼都是兩層,交通的部分,比較鄉下的地方沒有路牌跟紅綠燈,所以如果車子需要轉彎跟迴轉之類的,馬路中間都會站著幾個人,他們幫你過彎後要給他們小費,但市中心就差很多,除了交通較便利,市容也差很多,如果到較鄉下的地方,大家的垃圾都是集中在一個空地,還有雞、大老鼠跟蟑螂會在路上散步,水溝很大有點臭,菜市場像鬼屋天花板很高但全部都是蜘蛛網,如果是市中心的話,環境較乾淨,交通較有秩序,生活機能也較方便,到處都有大超市或百貨公司,因為實際走訪過,所以更能了解老師所說的內容,這次老師的演講很精彩也很清楚,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聽到老師的演講。

企管三乙  林政堯

先從印尼的國旗開始說,一個國家的國旗也像是一個人的門面一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簡潔又強烈,而紅色和白色分別代表勇氣與純潔,兩種正面的詞融合在一起也表示國家的意義。

印尼的鈔票也非常的多元,從1000到100000都有,多出了台灣好多種類,而不只鈔票的多元,種族在印尼也是很多種,主要的種族是爪哇族,也是印尼的方言,在那裡的華人不算多。印尼美食也是讓人口水直流的地方,Rendang(豐盛的燉牛肉)、nasi goreng(炒飯)和 sate(肉串)菜餚都在挑逗著味蕾。從家庭聚會到宗教慶典,食物在印尼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美食特色,也成為很多美食愛好者的烹飪天堂。

印尼的日曆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節日和慶祝活動。開齋節標誌著齋戒月的結束,是最重要的宗教慶祝活動之一,8月17日的獨立紀念日是全國性的慶祝活動,包括遊行、傳統遊戲和升旗儀式,這個節日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印尼的愛國文化等等。

強烈的家庭意識和團結意識是社會規範的基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等級尊重。微微鞠躬或握手打招呼以及用適當的頭銜稱呼人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價值。而印尼也有很多禁忌是不可被碰觸的,有一個我覺得滿特別的,有時候覺得小孩子很可愛,我們會去觸摸他的頭,但是這個行為在印尼是不可取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頭是一個人的尊嚴象徵,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部位,所以在印尼不得隨便觸碰他人的頭部。他們也喜歡用手吃飯,但是是右手,另外一隻手拿來擦屁股等非吃飯行為,如果你要拿東西給一個印尼人,請必須要用右手,如果暫時沒辦法使用右手的話,也要告知他們並和他們道歉,以此表達對他們的尊重。

在一個文化多樣性的世界裡,印尼是這種多樣性之美的證明。其種族、宗教、藝術和傳統的豐富融合創造了一幅獨特而迷人的文化。透過探索印尼文化,我可以了解到社區和尊重的共同價值觀,同時欣賞每個島嶼及其人民的個性。當我們努力擁抱和理解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時,印尼為我們提供了靈感,並提醒我們多樣性之美,我喜歡印尼的文化,也尊重他們帶來台灣的文化,希望世界各地都能如此!

企管三乙  高伊葶

今天很高興邀請印尼華僑-陳麗珠老師到學校和大家分享自己家鄉的事情。因此這一次的演講讓我覺得感觸特別不一樣,可以看到陳老師很認真、熱忱的介紹自己的家鄉印尼!而陳老師也是一位資歷相當豐富的老師,例如:桃園市政府新住民事務委員、新住民印尼協會翻譯、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委員等,因為很榮幸麗珠老師在百忙之中能抽空來為我們分享,和老師學校到很多印尼文化!

其中在講印尼壞習慣的部分讓我感到很好奇,包含:懶惰、八卦、不喜歡排隊、缺乏時間紀律、亂過馬路等等,這一些習慣雖然在外人眼中可能是負面的,但其實生活習慣也代表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環境,因此造就不同的生活習慣跟方式,所以並不需要去批評,尊重每一個國家的文化,才是重要的。

另外,讓我十分訝異的地方在於,印尼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有宗教信仰,甚至會被標註自己信仰的宗教在身分證上,若是無宗教信仰者,則會被視為共產黨。這讓我訝異的地方在於,我們身處的台灣除了沒有國教外,每一個人都有信仰何者宗教,或是是否想要信仰宗教的權利,因此聽到這個消息讓我十分驚訝,也是讓我覺得最有文化差距的地方,因為在我身邊,很多年輕世代的朋友並沒有特別信仰的宗教,也就是無神論者。

而當老師提到印尼的美食時,也讓我覺得十分新奇,因為我過往雖然有出國的經驗,但是都是以東北亞、歐洲為主,所以對於東南亞的飲食文化其實並沒有特別多的研究。透過老師的介紹,讓我了解印尼有相當多的美食,例如:巴東菜、烤肉、什錦菜、沙爹等等,也因為印尼屬於熱帶國家,所以像是榴槤、椰子、紅毛丹這些水果也是特產之一。而印尼的特色美食香蕉幹,炸蝦餅這樣的家家戶戶美食,也讓我感覺很特別!未來,若我有機會到印尼去旅遊,我也會特別去對老師介紹的美食做嚐鮮,體驗這樣美麗的文化和國度中,帶來的特殊美食。

雖然在最後沒有機會聽老師分享她現在工作的地方-望見書間,但在我搜尋之後,發現它是一個東南亞的主題書店,而成立的目的在於提供給世界各國來台灣的國際一個有一個友善的環境,甚至鼓勵台灣朋友、新住民在回東南亞國家時,一人一書為台灣帶來各式各樣豐富的異國圖書。所以相當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希望能了解更多望見書間的故事。

室設三  王筱蕓

這一次的講者介紹了許多關於印尼的各種大小事,從國旗、地理位置到地方人文、衣著以及飲食文化,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有講到,也會讓我對印尼的了解及興趣更上一層樓。

一開始講者描述的是印尼的基本訊息,最初我沒想到的是居然有如此多相像的國旗,不僅 了解了正確的印尼國旗,也能夠知道有關於國旗背後的意義以及故事。接著便是關於印尼的氣候了,講者也十分貼心的提醒了我們關於適合去遊玩的季節。

講者也提到了印尼的國徽,我原先以為並沒有甚麼特別的,結果國徽居然也和印尼本身甚至 和建國息息相關!! 印尼的錢幣也十分有趣,我沒有想到的是幣值比我想像中小這麼多,並且現金都使用紙幣為主了,硬幣很少見是我所沒有想到的。

講者也介紹到印尼一個十分神奇的現象:印尼身分證上有著你所信奉的信仰,因為印尼政府不接受無宗教,這件事讓我十分驚訝,因此對於雖然沒有國教且宗教多元的印尼來說,信仰是 十分必要的,我本身是無信仰的,所以我並不能夠理解這些事情,不過若是我身為印尼人出生的話,可能就又會是有信仰的了,所以對於現今身為台灣人的我,仍然能保持無宗教感到慶幸。

關於禁忌及習慣等,我認為由於在印尼伊斯蘭教仍為大宗,因此其實許多不僅是飲食習慣甚 至是生活習慣,都是和伊斯蘭教多少有些關係的,不過不管是由於甚麼有著這些習慣及禁忌 的,尊重及遵從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有著他們的習俗,我們不應該對其有偏見 抑或是不遵從建議,否則到最後吃虧的仍然會是自己。

依照講者的介紹,大多印尼人其實都以機車及汽車為主要移動工具而非公車,這樣一想,台灣的公車真的十分多且便利,不僅網路密集,也十分便宜。現今許多國家的傳統服飾都有著改良版,印尼也不例外,我認為改良版的好處便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想穿就穿,不僅不會突兀甚至還會引起他人興趣達到宣傳功效的同時還十分美觀。

印尼許多飲食也是十分有趣的,我最有興趣的仍是水果! 因為東南亞銷入台灣的熱帶水果都十 分昂貴,所以若是有時間去印尼,我會想要嘗試他們的水果。

應華四甲  趙聲昊

陳麗珠老師於10月6日針對印尼文化進行演講,陳老師平常除了協助新住民及移工業務外,還在警察局等場所擔任通譯,因此有許多跨文化溝通經驗。以下我將整理本次陳老師分享之關於印尼這個國家的傳統、習俗、價值觀,並就特別之處稍作評論。

印尼國旗-榮耀紅白:印尼國旗以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組成,紅色象徵著勇氣,而白色則代表純潔。印尼國旗的設計簡單而有力,可能是反映了這個國家在荷蘭殖民時期,對獨立和自由的渴望。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跟摩納哥國旗的區別。

社交禮儀:印尼人的社交禮儀有著自己的特點,尊重和禮節在交往中至關重要。打招呼是印尼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習慣,人們通常用雙手輕握對方的手,將右手放在胸前,以示尊敬。而回家時也必須打招呼,這象徵著對家人的尊重。相對而言,現今的臺灣人就不太重視打招呼這方面的禮節。說實話,我自己就沒有進家門要打招呼的習慣。然而,印尼文化中也有一些忌諱,多半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比較特別的有:不能摸小孩的頭,因為那裡被視為是神聖的部位;進入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不可以用左手傳遞物品等等。

習慣:印尼的人們喜歡席地而坐,這種習慣就算在臺灣生活也不曾改變,中壢火車站或桃園火車站的後站常常可以看見東南亞臉孔的人們群聚在那裡。有一個比較有趣,也讓我稍有感觸的印尼人習慣,是他們對於時間的態度,又被稱為「橡膠時間」,和他們約時間總要有等至少20分鐘的心理準備(當然也不是所有印尼人都這樣)。

交通工具:印尼的大城市通常較為擁擠,前面剛提到的「橡膠時間」也和當地常發生的塞車狀況有點淵源。另外,印尼還有線上叫車服務,如GOJEK和GRAB,我認為類似臺灣的計程車隊。印尼首都雅加達也有TRANSJAKARTA冷氣巴士、捷運、火車等,如果未來有機會到當地自由行,就必須先研究一下這些交通方式,才不會連機場都出不去。

文化特色:印尼的美食餐餐多咖哩多蝦餅多香辣,因為信仰的緣故,他們不吃豬肉。巴東菜是一種備受喜愛的選擇,以其油炸和辣味重的特點聞名。而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餐廳,每餐都幾乎都會有蝦餅,就連陳老師家裡也都備好了一桶一桶的蝦餅,真是恐怖的熱情,換作是我的話恐怕一天就吃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