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消息information

2023/03/16 印度的歷史

  • 發佈日期 : 2023-03-16
  • 資料來源: 印度面對面
  • 瀏覽人次:898

演講者: Maryada Roy

主持人 : Prof. Mio  阮瓊妝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黃翊淩 Lilian 企管二甲

這次的課堂介紹了印度的歷史,古印底時期大約是西元前4000年到西元前1000年間,是最悠久的古文明之一。當時早已發展出有組織的其礎設施,諸如污水系統、水庫、教育、精緻文物等,其中最著名的文化遺跡分別是摩亨左達羅與哈拉帕文明。這塊分布在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南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農業、陶藝、建築、武器製造、表演藝術上都頗有建樹。西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使古印度文明產生斷層。印度中世紀大約在西元六世紀到西元十六世紀間,中世紀王國林立,各個王朝先後崛起,前期印度教蓬勃發展,不僅在印度本地飛速成長,同時也延伸到東南亞地區,有許多著名的寺廟和宮殿遺跡都建於此時期。後來伊斯蘭教信眾增加,逐漸壯大。中世紀直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為印度資源而進行殖民導致了王朝的覆滅。

現代印度是從英國人殖民統治開始算起,他們根據宗教、性別、種姓等將人分類,以分化印度人作為控制手段。統治期間英國人做了許多事來提高印度的產能,如:改善灌溉系統、運河系統,興建鐵路、紡織工業、推廣基督教、設立教會學校。在英國人的壓迫下,印度人在20世紀開始反抗、革命,終於在1947年成為獨立國家。聽完這堂課,我發現外來的統治政權總是喜歡將人分成個三六九等,這是因為人會有排外性,當人們被分門別類、受到區別對待,群和群之間的壁壘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也很難再融入彼此,這樣一來,一旦被統治者想反抗時就會不容易聚集很多人,反抗的成功率也就跟著下降。

蔡孟芸 Yun 國貿三甲

這次的演講邀請印度學姊來進行對於印度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將需要一整個學期才學得完的歷史縮短至兩節課,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有基礎的認識。簡單將印度時期分類為古印度時期、中印度時期、近代印度時期。最早的部落是起源於河流地區,那裡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因此那邊的居民都過得非常安穩。所以自古印度時期開始,人們對於農業、陶藝、建築、表演藝術等等的領域都有很足夠的底蘊,同時也與埃及、南歐等國進行貿易,可謂是相當繁榮的時期,但是後來這個時期的滅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因。到中印度時期,許多的王朝成立,並且發展了印度教,許多著名的廟宇和宮殿都是在那個時期興建的。

印度教最主要的神明是濕婆、毗濕奴及迦梨女神,每個神明所代表的象徵都不同,但其實不管是祈求好的或是壞的事都可以向各個神明祈禱。這次比較讓我感到有趣的是在過去祭祀品是動物的頭腦,而現在是牛奶或是椰子,而為什麼是用椰子取代動物的頭腦,是因為椰子外殼是堅硬的,裡面是軟的而且有椰子水,跟頭腦的結構一樣。後來英國發掘印度的潛力,並且佔領了印度地區,種姓制度就是從這個時候深根到印度人民的心中。在英國統治時期,主要興建了灌溉、鐵路以及建立紡織工業。殖民後期時,印度人無法忍受英國人的虐待,以甘地為首的反抗人士與英國人進行抗議,後來在1947年印度成功獨立。這次的演講讓我想起上大學之前學習過的印度歷史,雖然沒有相差太多,但是增加了之前在歷史課本中沒有的小知識。不只是印度,每個國家會發展至今天這個程度,一定都是受到歷史的影響而有現在的模樣,因此從歷史中吸取精華並且記取過去的教訓才能更進步。

吳亞萱 Rachel 國貿三甲

今天的課程介紹了很多印度的歷史和宗教,在我的既定印象中,印度是一個對宗教非常虔誠的國家,他們視牛為神聖的動物,但可以用牛奶來供奉,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讓我大開眼界!在台灣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較不會受到宗教影響而有什麼限制,但在印度,各種生活起居都圍繞著宗教,這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英國統治印度的時候就將印度人以宗教、膚色、性別和種姓分成多個類別,所以印度不只因為種姓制度而分成不同等級,也因為英國統治而造成如今這種無法擺脫種姓制度的現象。雖然被殖民並不是好的事情,但也因為被殖民,國家才會有更豐富的文化,有些被殖民的國家也會在國家的基礎建設上有大幅的進步,印度也不例外,在印度的灌溉、運河系統,修建鐵路,建立紡織工業,也推廣了基督教,設立了教會學校等等的建設都是在英國殖民印度這段期間完成的。

印度被英國殖民的那段期間對印度有各種的虐待,所以在印度人的多種抗議手段下,才成功獨立,在這段期間內也出現了多位為了自由而戰的人物。恢復獨立後,印度也經歷了一段混亂的時期,印度的國土也分出去了東跟西的巴基斯坦,造成了印度這個國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印度現在也正在快速發展,許多方面在國際上都有很不錯的成就,尤其在經濟方面,印度的人口也已經超越了中國,印度絕對是國力非常強的國家,讓人非常欽佩!印度經歷過了很多的朝代被殖民過,所以印度這個地方有很豐富的文化,雖然印度這個地方對我來說還是很遙遠、無法接近的,但這堂課讓我更加了解了印度這個令人驚嘆的國家。

鄧秶岑 Aurelia 應華三甲

首先介紹關於印度歷史,早在印度古文明時就有安排污水系統、對於一些大型建設已有深厚的知識。對於印度是否為最老的古文明,是抱有爭議的,因為有學者表示中國為最老的古文明,所以這點有待商榷。在古代時,印度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或許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相信自己。印度教於中世紀開始發展,而著名的寺廟和宮殿主要是修建於此時期,而印度同時發展許多的王朝。再來介紹到印度神明—濕婆(破壞東⻄),濕婆的象徵物—印度神石,可以對他祭拜牛奶,他會很開心!關於對牛索取牛奶是可以的,只有殺牛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毘濕奴(相信神明可以賜予我們好的老公和財富);迦梨女神(濕婆的老婆)象徵死亡,會消滅糟糕的東⻄,迦梨女神會保佑大家,但是要告誡大家不可以做失控的行為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前會用牲畜的頭顱來祭拜,現在因為違法,所以改用椰子來祭拜。關於印度廟宇,牆上會刻上一些古代故事。最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導致印度王過沒落,一開始英國只是為了來這裡貿易,但卻被豐富的文化吸引而決定入侵印度,同時根據宗教、膚色、性別和種姓分類印度人,統治原則是“分化且統治”。同時英國傳入基督教,建立教會學校。但是到尾聲時印度發起抗爭,與英國發生衝突,包含許多重要的印度革命。

我認為最讓我對印度感興趣的是宗教信仰以及種姓制度,一開始聽到印度在很早期的時候就有完善的大型建設,真的讓我很驚訝!原來印度在這麼早對於這種建設就很有規劃,但是看到泰姬瑪哈陵我就發現,其實印度人本身對於這種雄偉的大型建設就很有構思與行動力。接下來介紹到印度的宗教信仰,原來印度的神明都是兩面刃,有賞有罰,當你做好事就會賞賜,做壞事就會懲罰,在這個部分台灣是比較少見的,我認為台灣大部分的神明主要還是報戶庇佑,溫和的神明比較多,很少聽到台灣神明因為誰誰誰不乖而執行懲罰,當然還是有,但佔少數,同時演講者也提伽梨女神其實長得比較兇和,就會知道家離女神是保護家庭婦女,而且不好惹呀。再來是關於用牛奶祭拜神明這件事,原來不能殺牛,但卻可以喝牛奶呀,所以從牛身上索取東⻄是可以的,只是不能殺生,這個部分也是讓我覺得矛盾卻很有趣的地方!最後是關於英國殖⺠印度對於印度帶來的影響,他們說種姓制度就是在分化人群,我覺得這件事目前已經深深植入在印度人的靈魂裡了,為了利於殖⺠而讓人⺠分化,導致現在印度人每個都有階級制度,對於印度人生活有嚴重的影響,聽到我覺得這件事很糟糕,也讓人難過!

林傳燊 Nick 企管三乙

上完今天的課堂後我發現印度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多元宗教和多樣語言的國家。在印度教中,有許多神祇被崇拜和膜拜。這些神祇都有其特殊的職責和象徵意義,例如梵天代表宇宙之神、濕婆代表毀滅和再生之神、毗濕奴代表知識和智慧之神等等。這些神祇對印度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仰。講者也有介紹到印度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多次征服和統治。從古代的王國到近代的英國殖民統治,這些歷史事件對印度人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在18世紀初開始在印度進行商業活動,最終在19世紀初將印度納入英國殖民帝國。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印度人民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和痛苦。

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印度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英國統治者對印度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制度進行了大量的改變。他們強制印度人民學習英語、改變教育體系、推行英國的法律和制度。這些改變對印度人民的傳統和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印度人民被迫支付高額的稅款和租金,導致許多人無法負擔生活費用,生活變得極其困難。除了經濟和政治上的影響,英國殖民統治也對印度的社會結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英國統治者將印度人民分為不同的種姓和宗教,這導致了印度社會的分裂和不公平。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印度人民也面臨著許多暴力和慘無人道的對待。

林冠名 Nuodan 企管四甲

這次介紹了印度的歷史,印度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之一,以前高中時期沒有學到那麼多詳細的內容,只有稍微帶過而已,之前高中歷史都是主要在講人和事,比較少深入文化的探討,我比較好奇的是,在3000多年前就有 很多很現代文明的建築(例如像是寺廟和宮殿)、雕像和前衛的價值觀,發展得頗為迅速,居然可以在那麼久之前就有一個社會組織的架構存在,讓我想到中國的夏商周文化,都很讓人驚艷,原來文明和人類的故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逐漸茁壯發展,真的是很令人敬佩古人的智慧。今天印象中很深刻的其中之一是印度的最後一位king:「AURANGZEB」,我查了一下資料,他確實是位好壞兼具一身的皇帝,第一,他的好來自於他很熱心助人等等,但之後1675年,AURANGZEB處死不肯改信伊斯蘭教的錫克教第九代祖師得格·巴哈都爾。1679年,AURANGZEB又恢復對非穆斯林徵收吉茲亞稅,更將印度教徒逐出政府,並大舉拆毀印度教廟宇與神像。這些作為都很像之前的秦始皇,手段都是獨裁兇殘,然而當然最後也爆發了許多武裝鬥爭,最終在這最後一位皇帝逝世之後,果然實權就開始掌握在大英帝國之上,這是之前我歷史都沒有學到的知識,今天學到了,真的很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

今天還有一段歷史故事是在1947年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推翻了大英帝國長期以來的壓榨統治,高中有學習過所以還有一些殘留的記憶,剛好搭配了獨立後的影片介紹,對二戰結束後,印度獨立,以及隨後發生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印巴分治有更多的理解和印象。In sum, 今天學到了很多印度的歷史,從3000多年開始一直到現今,發生了無限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夠在兩節課的時間上學到那麼多東西我覺得已經非常感謝了,所有的歷史、文化、建築、文明…等等,其實都是所有歷史意義下走過的足跡證明,其實也都各有意義,也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去關心之前的事情,現今的印度已經非常的進步和發展,重新改寫歷史創造屬於他們的新時代,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勵志的一個國家呢!今天真的受益無窮,感謝演講者以及老師的翻譯,謝謝!

吳思瑾 Susan 企管三乙

這次的課程內容介紹了印度印度的歷史以及旅遊:歷史-印度古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遠的文明之一,印度古文明大致位於於印度河沿岸(今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最有有名的是「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兩個古代城市,是一個豐富且由組織的古文明。中世紀的印度有許多小國林立,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因此在該時期建立的許多寺廟及宮殿都是現今著名的古蹟近代的印度史開始進入了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的時代,最初英國人僅是為了貿易,爾後卻入侵並統治印度,在該期間對印度進行了分化統治,這也是導致印度獨立後嚴重分裂的主因之一。

旅遊-正如前面所寫的一樣,印度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的國度,因此在印度旅遊時可以看到很多歷史性的建築。另外,由於印度教對於這個國家深遠的影響,去到當地時也可以看到許多與印度教的建築。在這次的課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部分,雖然她是一個歷史悠遠的文明,但她的發達程度可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高,她有不亞於現代的城市規劃:有政教中心、整齊的房屋及街道;完善的水利系統:家家戶戶皆有水井、浴室、廁所,另外還有優良的下水道;深厚的知識:燒制磚建房屋──並且每塊磚的尺寸都相同!

另一個部份是關於印度神明的,這次Maryada有跟我們提到了幾位印度的神,包含梵天──創造之神、濕婆──破壞之神、毗濕奴──守護之神以及濕婆的妻子──迦梨女神,並提到了要如何祭拜神明,讓神明高興以實現願望,我覺得這個部分非常的有趣。這次的演講讓我對於印度深厚的歷史有更深刻的印象,也經更加理解現今印度文化、社會意識的形成,這對於在面對印度這個國家時有很大的幫助,到當旅遊時也不僅只是覺得很美、很有特色。

洪以琳 Elena 企管三乙

在今天的課堂中,講師帶我們認識古印度的水利設施和建築風格。然後講師介紹了在印度最有名的神話 – 三神一體,創造神梵天、守護神毗湿奴、和毀滅神濕婆。講師特別提到不要濕婆生氣,不然他會讓你變得不幸。如果想討濕婆歡心,信徒去拜拜的時候可以選擇供奉「好東西」給眾神,例如:椰子、大麻、牛奶等等⋯⋯。其實神跟人士差不多的,只要是人認為是「好東西」就可以帶去供奉。至於為何印度為何即使認為牛是神聖的、很多地區不能殺牛,但是因為印度是但奶素的,喝牛奶是被允許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濕婆的面相,據說只要你是”善良”的就會看到面善的濕婆,反之如果你的”邪惡”的,那你就會看到面惡的濕婆。如果想祭拜三神的話,人們在朱羅王朝(Chola Dynasty)時有為他們建造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寺廟,在寺廟裡,我們可以看到眾神的雕像,在牆面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講述他們神蹟故事的畫作。接下來,我們學習了其他地區的印度歷史。例如,在越南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寺廟遺跡的世界遺產(目前是被受到政府保護的),能在印度以外的南亞國家看到越南的文化遺跡真的非常有趣。

在1858年代英國人侵入印度,並依據宗教跟膚色和種姓將印度人分類,用分化且而統治的手段入侵印度,造成國人之間很大的分歧與不信任。在長期忍受200年的暴力虐待,印度人鼓起勇氣反抗,在甘地的引領下他們終於在1947如願獨立,印度也慢慢地分為大大小小不同的國家。

蘇孟儀 Judy 企管三乙

3/16的課程原本預定是要說印度的歷史及旅遊的景點介紹,但由於我們對神祇很有興趣因此旅遊的部分延後到下一次的課程。一開始先說了印度的歷史,印度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著名的文化有Mohenjodaro和Harappa。在當時已發展出有組織的基礎設施、汙水系統、水庫和精緻文物及教育等。那個時代的人們對農業、陶藝、建築、製造武器級表演藝術已有深厚的知識,例如舞蹈、音樂、格鬥等。而這些文明的遺跡分布在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南部。中世紀的印度是以印度教文明的王國,許多著名的寺廟跟宮殿古蹟主要是修建於此時期。接下來有說到信仰的部分,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至少有七個宗教,其中印度教佔大數,講者有大概跟我們介紹印度教的神明。對此,我感到非常意外,上課期間有說到濕婆這位神明,有人提問到讓他開心跟不開心這件事,讓我感覺這位神明和台灣我們知道的神相比,更加親近一點。

以我來說,大人總說,你有事情需要向神請求幫助,那你要做好事,或是誠心祈求之類的,那神或許會幫助你,但在台灣,沒有大人會直接跟小孩說,不要讓神不開心。但也是有故事說因為人們冒犯到神,所以神給人們降下懲罰。又或許對神明保持尊重是不分國界的,但我覺得講者在面對提問的回答讓我感常非常有趣。另一件讓我覺得很新奇的是上供的物品,在課堂上,有針對要上供甚麼物品會讓神感到開心,其中一樣讓我覺得很不一樣,有人提到大麻,在台灣因為大麻算是毒品,所以通常不會列在供品的項目裡面,自己查了網路,在印度有些地方是合法的,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算在供品的範圍吧。這堂課讓我對印度有了更些許的了解,期待下一堂的旅遊推薦。

鄭懿智 Yichih 應華三乙

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神的部分,這部份對於我來說很神祕,但是又具吸引力的東西,因為祂是看不到的東西。之前在學歷史的時候,有介紹到印度關於宗教的部分,其中佛教跟印度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宗教,這兩個宗教都是相信因果跟輪迴轉世,但是他們的理念卻不一樣,佛教在印度最輝煌的時刻是孔雀王朝,阿育者統治時期,但後來又因為一些原因,變成印度教盛行,直至今日,印度教依然是主教。身為佛教徒的我,以為神的形象應該是慈祥的,不容易情緒波動,供俸的東西都是鮮花、普通食物之類的,直到聽到演講者的分享才知道,濕婆、毗濕奴、迦梨神就像希臘的神,都跟人類一樣,有喜怒哀樂,供俸的東西也很特別,如: 濕婆、毗濕奴就供奉牛奶,迦梨女神則是供俸動物的頭,由於現在不允許使用動物頭,就改用椰子代替,會用椰子代替的原因非常特別,因為外面硬硬的殼代表著頭骨,椰子水則代表血、腦漿,非常特別。上完這堂課,我從中學習到了許多不知道的知識,如一般我們認為平平無奇的椰子,竟然是頭骨的替代品,而喜歡頭骨的神,竟然是女性,雖然一開始覺得很恐怖,但想想,她好像也代表著女性無所為懼的精神。這堂課除了幫我增加新知識,同時也在幫我複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兩者作用下,使得我對印度更加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