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消息information

2025/03/14 泰國的飲食文化

  • 發佈日期 : 2025-04-11
  • 資料來源: 泰國面對面
  • 瀏覽人次:26

講師自我介紹、泰國風土民情 、宗教、禮儀。

簡單泰語會話及泰國合十禮,泰國新年潑水節。

介紹何丁庭仙老師成長的地方~ 泰北清萊府美斯樂。

演講者 : 何丁庭仙

經歷 : 

1.於泰國居住二十餘年

2.泰國曼谷裁縫學校 พลศรี ,畢業並在清邁開設裁縫教室

3.在台從事仲介及工廠移工服務及翻譯20餘年

4.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移工服務中心、法律輔助基金會及桃園市警察局合作通譯

5.桃園市龍岡國中、忠貞國小、啓英高中新住民語文(泰語)老師

6.桃園龍岡忠貞地區導覽老師

7.曾在泰北美斯樂興華中學擔任老師

心得分享:

應華三乙 姜語庭

這個寒假我去了泰國一個月,我分別去了南部的華欣及蘇梅島還有中部的曼谷以及東北的烏龍塔尼。在丁老師的分享中,他介紹了許多泰國不同地方的菜系,其實大多的菜名我都有聽過,但是當我在南部中部及東北時也分不出來特色菜是什麼,而且就算攤販有賣,但我也看不懂泰文。

我住在龍岡,這邊到處都是雲南泰緬小吃,很多泰國菜都可以在這裡吃到,例如課堂上丁老師帶我們一起做的涼拌木瓜絲。我在泰國還是最喜歡他們的粿條及船面,他們的粿條湯頭都偏清淡,但是加了旁邊的調味料就會變得非常好吃,他們的麵的種類也很多,但是卻跟龍岡的米干不太一樣,我個人還是覺得泰國的麵條比較好吃。船面更是龍岡少有的,船面的內容物很豐富,濃郁的湯頭加上Q彈的粿條真的會讓人想一碗再接一碗,這也是我下次再訪泰國時必吃的 泰國美食。

因為我住在龍岡,所以我打工的地方是在龍岡的某一家米干店,丁老師帶我們做木瓜絲時,其實這也是我每一天上班時必做的涼拌小菜之一,雖然我不愛吃涼拌木瓜絲,但其實我也發現每一家的涼拌木瓜絲材料都大同小異,這可能是泰式料理的某種標準化。但是涼拌水果是我沒吃過也沒看過的,雖然在課堂上吃的涼拌不是很難吃,而且味道上也可以接受,但是還是覺得其實也可以直接單吃水果就好,不然感覺味道有點複雜,有辣味有蒜頭味還有鹹味還有水果本身的甜味。

對於泰國的涼拌小菜,我可能比較喜歡涼拌冬粉,涼拌冬粉會放魚露、芹菜、洋蔥、蒜頭、辣椒,再放一些豬絞肉,酸酸鹹鹹辣辣的非常開胃。我對於食物的態度頗為堅持: 我不喜歡將本應是鹹食的菜式變成甜食,同樣也不喜歡將原本甜食性質的食材轉變成鹹食。人家說去泰國必吃芒果糯米飯,但是我覺得芒果糯米飯並不好吃,感覺芒果跟糯米不用硬湊在一起,也說不定是我沒吃到好吃的芒果糯米飯,但下次去泰國我可能也不會主動去再嘗試。

企管二丁 金育綺

這次丁庭仙老師的演講,讓我對泰國的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本我對泰 國料理的印象,就是綠咖哩、冬蔭功泰式酸辣湯以及月亮蝦餅這些比較有名的 菜色,但老師的分享讓我發現,泰國的飲食文化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元,甚 至有些食物的來歷跟我原本以為的完全不一樣!

首先,老師提到泰國的四大菜系,印象深刻只記得幾個特別有趣的食物!然後 還有最讓我驚訝的是,泰國人早上也會吃沙爹!在我的印象中,沙爹應該會是 下午或晚上的街頭小吃,結果沒想到在泰國,竟然當早餐在吃!這真的超出我 的想像,總之,這個習慣讓我覺得很新奇,也很好奇吃起來會不會跟晚上烤的 沙爹味道不太一樣。另外老師還說到芒果糯米飯,這道甜點真的超有名,感覺去泰國一定要吃。

但老師除了講到這道甜點之外,還分享了一個冷知識,月亮蝦餅根本不是泰國的!是台灣發明的!這個真的讓我大傻眼,因為月亮蝦餅在台灣的泰式餐廳裡根本是經典菜色,結果竟然是台灣自己創的?當下真的覺得有點被騙了的感覺!但仔細想想,這也很合理,因為真正的泰國菜偏向酸辣口味,而月亮蝦餅主要是炸得香酥,然後沾甜甜的梅醬,的確比較符合台灣人口味。這也讓我覺得,很多我們以為的「異國料理」,其實都是經過改良的版本,真正的當地人可能根本不吃這種東西。

接著是泰國豬腳飯,這道菜我之前就有聽過,但老師特別講到泰國跟台灣的豬 腳飯不一樣,讓我更有興趣去比較看看。老師說泰國的豬腳飯是那種燉得很軟 爛、入口即化的,而台灣的豬腳飯比較偏向滷豬腳,外皮會有點Q彈甚至帶 點脆感。我自己是蠻愛吃滷豬腳的,不知道泰國的豬腳飯吃起來會不會更像是 紅燒肉的口感?這讓我有點想親自去試試看。

最後就是綠咖哩,這道菜本來就蠻有名的,但老師講了一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綠咖哩裡面有一種「豆子」,但其實那不是豆子,而是小顆的茄子!這點真的讓我超驚訝,因為在台灣,我們對茄子的印象通常是紫色、長長的,結果泰國竟然有這種小圓形的綠色茄子,而且還會放進咖哩裡當配料。老師還說這種茄子咬起來會有點苦苦的,這讓我更想試試看,畢竟一般咖哩的味道都是濃郁偏甜,搭配微苦的茄子應該會有很特別的風味。

整場演講下來,我覺得 老師的分享超級有趣,因為她不是單純講理論,而是用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讓我們更直覺地理解泰國文化。像是沙爹當早餐、豬腳飯的口感差異,甚至是月亮蝦餅的真相,這些都是讓我意想不到的細節,也讓我發現,泰國飲食文化真的非常豐富。

企管二丁 汪美琪

這次老師介紹了泰國的四大菜系,看起來都很好吃,看起來跟我平常吃的越南料理都好相像~~~我想也許是因為都是東南亞國家吧,喜歡吃酸的辣的消暑。經典的泰國菜無非是有名的打拋豬、冬陰功湯、泰國船麵!!其中大家都說一定要吃的泰國月亮蝦餅,其實是台灣發明的~跟泰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正宗的泰國船麵其實麵是一小份一小份的在上的,所以一個人都可以吃好幾碗的麵,我之前有吃過泰國船麵,我覺得很好吃,但跟上述的方式不同,是一整碗一份的,其實這樣子比較方便,也讓不敢說要續麵的人能夠吃得飽,如果要我說想要一直要續麵,我會覺得很害羞,通常店內都會有些調料可以使用,特別的泰國船麵四寶是魚露、辣椒粉、糖、辣椒醋,別人說吃起來酸酸辣辣的, 讓我也很想吃吃看。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有介紹一些酷東西,例如茄子,他說那邊的茄子很多種,有小小的大大的、五顏六色的,各式不同的茄子可以吃,但我本人不敢吃茄子,要不然也會想要體驗一下呢。我覺得,泰國菜裡就數涼拌木瓜絲好吃,還有他們的各式各樣甜點~我喜歡酸酸辣辣脆脆的木瓜絲,很開胃,但我的耐辣程度不好,只能吃一點辣,非常的可惜。

說到甜點的話我喜歡吃摩摩喳喳,喜歡冰鎮過後的它,特別清涼!我特別喜歡加椰奶的所有食物!說到代表泰國的泰式點心,就不能不提到泰國國民甜點芒果糯米,在網路上看到說,甚至連泰國政府都要將芒果糯米飯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他們對這個國民 美食有多麼喜愛與看中,芒果糯米的吃法很多種,最經典的吃法就是將糯米淋上椰子奶油、拌入泰式蛋奶醬或是甜椰絲~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原本以為我們跟泰國因為有海洋的阻隔而有所隔閡,沒想到其實身邊充斥著許多泰國商店以及美食,如果是大型的泰式料理不得不說大心以及瓦城,都是很知名的品牌,豐富的美食以及文化促使我很想在未來的某一天坐飛機到泰國玩,去體驗更道地的泰國 美食風景以及人文。

張伊嫻 企管二甲

今天的課程是介紹有關泰國的四大菜系,這四大菜系分別為中部菜系、北部菜系、東北部菜系和南部菜系。首先,泰國中部菜系以曼谷為中心,融合了泰國各地的烹飪特色,口味平衡,集甜、酸、鹹、辣於一體。這一菜系深受皇家料理影響,料理手法較為精緻,並且強調食材的新鮮與調味的層次感。中部菜系的特色包括濃郁的咖哩、香醇的椰奶、爽口的香草與各種醬料的搭配,使得每道菜都擁有豐富的味覺體驗。其代表菜色有冬蔭功,為泰國最具代表性的酸辣蝦湯),打拋豬是以絞肉、打拋葉(聖羅勒)、辣椒、大蒜快炒,鹹香微辣,通常搭配白飯與荷包蛋。泰式炒河粉則以米粉炒製,加入蝦仁、豆芽、花生、蛋和特製醬料,口感酸甜鹹香,為泰國最受歡迎的街頭小吃之一。

其次,泰國北部菜系深受鄰近國家如緬甸、老撾及中國雲南地區的影響,口味較為溫和,少辣,並常使用發酵食材與香草來增添風味。由於地理環境影響,北部菜系多以糯米飯為主食,搭配各種燉煮或拌製的菜餚,形成獨特的飲食風格。其代表菜色有泰北咖哩麵,這是一道受緬甸影響的濃郁咖哩湯麵,以雞肉或牛肉為主料,搭配炸麵條與椰奶,口感豐富。青辣椒沾醬是一種以烤青辣椒、大蒜與香料製成的沾醬,常搭配新鮮蔬菜、糯米飯或炸豬皮享用。

再者,泰國東北部菜系以濃郁的香辣、酸味和鹹味為特色,深受老撾與柬埔寨飲食文化的影響。由於當地氣候炎熱乾燥,食材以耐儲存的發酵食品、燒烤肉類和新鮮香草為主,並且常搭配糯米飯食用,形成獨特的飲食風格。其代表菜色有青木瓜沙拉,這是最具代表性的伊桑料理,以未成熟的青木瓜刨絲,搭配辣椒、魚露、檸檬汁、棕櫚糖、發酵魚醬和花生等調味,酸辣爽口。

最後,泰國南部菜系深受馬來西亞、印尼和印度飲食文化的影響,以濃郁的香料、椰奶和辛辣風味為特色。由於南部地區靠海,海鮮是主要食材,並且經常搭配香草、咖哩和椰奶製成各種美味料理。這一菜系的口味通常較重,結合了甜、鹹、酸和辣的多層次風味,使其在泰國料理中獨樹一幟。其代表菜色有黃咖哩螃蟹是一道以螃蟹、黃咖哩粉、椰奶、雞蛋與蔬菜炒製而成的美味料理,香濃可口,深受遊客喜愛。炸魚配薑黃(Pla Tod Kamin),這道料理以新鮮魚類搭配薑黃與香料醃製後炸至酥脆,風味獨特且富含南部風情。

聽完這整個介紹對於原本不太感興趣的我也都想嘗試看看了,老師也有提到像中壢後火車站有一家叫「詠順」的泰式料理,說是非常的道地,有機會的話會去體驗看看的。

黃稀悅 企管三甲

泰國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多層次的口感享譽國際,而泰國的四大菜系——中部 菜、北部菜、東北菜和南部菜,各自擁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出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 背景和文化影響。

首先,泰國中部菜最具代表性,因為曼谷是泰國的政治與經濟中心,這裡的飲食風格融合了泰國各地的特色。中部菜口味平衡,常使用椰奶、香草和香料來提升風味,典型的菜餚包括綠咖哩(Gaeng Keow Wan)、打拋豬(Pad Krapow Moo)和泰式炒河粉(Pad Thai)。這些菜色的特色在於既帶有濃郁的香氣,又不會過於辛辣,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北部菜則受緬甸和雲南的影響較大,口味相對溫和,常使用發酵食品,如發酵豬肉(Nae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餚是清邁咖哩麵(Khao Soi),這是一道帶有濃郁椰奶風味的麵食,上面鋪有炸麵條,口感豐富。此外,北部菜較少使用椰奶,而是以新鮮香草、香料和發酵食材來增添層次感。

東北菜(伊森菜)以其辛辣、酸爽的風味著稱,並受到寮國飲食文化的影響。這個地區的菜餚通常使用大量的香草、發酵魚醬和辣椒來增強風味。中最具代表性的料理就是涼拌木瓜絲(Som Tum),這道菜以青木瓜、辣椒、魚露、檸檬汁和花生等 食材混合而成,口感酸辣爽脆,非常適合炎熱的天氣。另外,烤雞(Gai Yang)和糯米飯(Khao Niao)也是當地人常搭配享用的經典組合。

南部菜的特色則來自於馬來西亞和印度的影響,擁有濃烈的辛香味和椰奶風 味。這裡的料理普遍偏辣,並大量使用海鮮和香料。代表性菜餚包括馬沙曼咖哩(Massaman Curry)、黃咖哩(Gaeng Luang)和椰汁燉魚(Pla Tom Kati)。由於南部地區沿海,當地人習慣用新鮮的魚類和海產入菜,增添獨特的鮮味。

在這四大菜系之中,涼拌木瓜絲(Som Tum)是最受國際歡迎的東北菜之一,這道菜的製作方式相對簡單,但口味豐富。製作涼拌木瓜絲時,首先需要準備主要食材:青木瓜、大蒜、辣椒、小番茄、長豆、花生、乾蝦、棕櫚糖、魚露和檸檬汁。首先,將青木瓜削皮並刨成細絲,再將大蒜與辣椒搗碎,釋放出香氣。接著,加入切好 的小番茄和長豆,一同搗碎,使其釋放出汁液並與其他食材混合。然後,加入魚露、棕櫚糖和檸檬汁,調整酸甜鹹的平衡。最後,放入乾蝦和花生,輕輕拌勻,即可享用。這道料理的魅力在於酸、辣、甜、鹹四種味道的完美結合,帶來強烈的味覺衝 擊。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木瓜絲的清脆、檸檬的清爽、辣椒的辛辣以及魚露的鹹香,讓人回味無窮。此外,這道菜也能根據個人口味調整辛辣程度和甜度,展現了泰國飲食的靈活性。

透過這次對泰國四大菜系的了解與涼拌木瓜絲的製作,我深刻體會到泰國飲食 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每個地區的料理不僅展現了當地的氣候與資源特色,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未來若有機會造訪泰國,我一定會親自品嚐更多當地美食,進一步體驗這個國家的飲食魅力。

黃琮琪 企管四甲

泰國木瓜沙拉製作心得(一)

丁庭仙老師在演講中帶來了精彩的泰國木瓜沙拉(Som Tum)製作示範,讓我對這道看似簡單、實則講究的泰國經典料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木瓜沙拉是泰國東北地區(伊善)非常具代表性的菜餚,強調酸、辣、甜、鹹四味的平衡,是當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師從選材開始就非常講究,指出要使用未成熟的青木瓜,這樣才能保有爽脆的口感。接著示範如何使用工具將青木瓜削成絲狀,再依序加入蒜頭、辣椒、魚露、檸檬汁、椰糖、小番茄、四季豆等食材,每一樣材料的份量與順序都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在搗拌的過程中,老師特別強調「不只是混合,而是融合風味」,讓我明白這道菜雖簡單,但背後蘊含著泰國人對料理的熱情與細膩。

除了示範之外,老師也分享了木瓜沙拉背後的文化意涵,例如它在社交場合的角色,常常是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分享的開胃菜,象徵著熱情與分享精神。透過實際觀摩與品嚐,我更能體會泰國料理不只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文化傳遞的方式。

這場課程讓我學習到的不只是料理技巧,更讓我對泰國的飲食文化產生興趣,也啟發我日後願意嘗試更多異國料理,親自體會不同文化的魅力。